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存史资政育人作用,更好地让档案资源为人大工作服务、为人民群众服务,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通盘考量、深挖潜力、以点带面、区块结合的总体思路,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,取得了喜人成效。
——数字赋能,让档案成为机关公文流转的“活字典”。规范档案管理,市人大常委会坚持“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”,先后两次聘请档案专业人员对2003年至2021年人大常委会机关档案进行全面梳理,按照保存年限将档案分类,逐年逐类整理汇总,制作副卷和电子查询目录,整理案卷,形成了振纲分目、按图索骥、即查即找的“数字+传统”档案管理新模式,极大地缩减了冗余环节和工作时限,提高了文件查询和使用效率。
——定格记忆,让档案成为老干部工作的“光荣册”。为了把老干部档案管理好、利用好,市人大常委会在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增设了档案室,为全部老干部建立了个人档案。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、工作简历、入党申请、获得荣誉和个人著作等,按照职级组卷入柜,并显著标识党员身份。把老干部追求初心使命的红色印记记录好、保存好,为老干部发挥余热增添动力,为年轻干部赓续红色基因打标立样。
——利民便民,让档案成为为民服务的“百宝囊”。为进一步提高村“两委”班子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,持续在乡村振兴中创新作为,市人大常委会用档案资源搭台唱戏,在对口帮扶的建平县义成功乡西台子村进行了档案便民试点试验。驻村干部通过近4个月的搜集整理,按户建立起家庭档案。档案涵盖基础信息情况表和户口本、身份证、房产证、林权证、医疗保障卡等重要家庭及个人证照的复印件,按照群众、建档立卡户、党员3类分区管理,一户一档、专人负责。家庭档案的建立,免除了村民开具证明、领取补贴、申请优惠等的往来奔波,仅需本人或授权的近亲属到场即可“一站式”办理,此项举措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。
——钩沉历史,让档案成为栩栩如生的“履职画卷”。在市档案局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市人大常委会建成“代表之家”。其中,“悬浮展厅”部分通过大量历史档案资料,以时间为轴,采取影像综合、时空交互的方式,设计展示“党和国家领导人论人大制度”、“朝阳人大发展历程”、“机构设置”、“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”、“工作和建设”、“上级人大领导莅朝”等内容,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朝发展的点点滴滴,让在朝各级人大代表在档案资源呈现的独特魅力中坚定履职信心、丰富履职路径、创新履职方式,进而在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新担当、新作为。